黎剑非 石化医院 (辽宁锦州 )
银质针是目前非手术疗法中治疗软组织疑难痛症的治痛利器,卓越的近远期疗效是其突出的特点。但银质针是一门易用不易精的技术,在临床中有许多易被忽视的细枝末节,需要我们精益求精。
一、针刺速度的“快”与“慢”
银质针治疗从表象上看,打法大同小异,但其中的小异——技术技巧细节的把握,却决定着银质针疗效的质量。有的医生打针时,看上去可以说是动作干净、利索,以“快”见长。但宣氏银质针却强调:“慢进快出”。即进针速度要慢,拔针速度要快。其“慢”可以体现尖而不锐的银质针针尖的钝性分离作用,可最大限度的避免神经的损伤,大的血肿产生。“慢”则有利于神经、血管的自行避让。“快”却使损伤几率大增。同时,有些部位的“快”只能意味着针在病变软组织中穿行,不可能真正的打到病变软组织(肌肉、筋膜)骨骼附着处的主要发病部位,因为有些部位(如腰骶部髂嵴上缘)骨面粗糙的特点,不容你做得“快”。势必会导致骨骼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软组织的残留,这样的结果是针刺有效,残余痛难免,疗效打折扣,远期疗效无从谈起。
二、针刺顺序的“先”与“后”
这里讲的针刺顺序是指病变区域局部针刺治疗时每一针的进针先后次序。银质针针刺的广度和深度需依据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的范围和内容而定。银质针的体表进针点连线以直线和弧线居多。第一针从哪一点打起?宣氏银质针通常在直线、弧线的中段有明显骨性标志处打下第一针,再沿着第一针左右排列顺序分别顺次打下去;打双侧时,需在身体两侧对称进针点分别各打一、二针固定住皮肤后,再打单侧及至对侧;打髌下脂肪垫髌尖粗面附着处时,需在向上开口弧线进针点的两端及弧线中点处,先做三针扇面状围刺,将髌尖撬起固定,再按两针之间1∕2处进针方式完成针刺;打肩胛骨冈下窝肩胛三肌附着处时,双上肢的体位尤为重要,双上肢应置于向上超过90°和双肘微屈位后,先打岗下缘、肩胛脊柱缘、肩胛腋缘进针点群的外周,再打冈下窝中央部剩留下的进针点;等等。这些打法可以很好避免针刺时产生的强烈针感,造成局部肌肉收缩,导致体表进针定位点位置或针刺体位的改变,影响针刺疗效,甚至出现医疗安全问题。同时,第一针的定点定位具有参照物的功能作用。这种针刺顺序“先”与“后”的考虑,同临床上有些只从直线或弧线的一端顺次打起的打法相比较后,在针刺操作的便利性及安全上更别具匠心。
三、体外留针的“长”与“短”
银质针疗法是将软组织外科学新理论同传统的针灸元素相结合,一种取中西医之长,补西中医之短的新针刺疗法。其中艾灸所产生的体内针身55℃~40℃的温度,对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消除、继发性肌痉挛的解除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治疗时如不能很好依据病变部位软组织厚薄选择适宜长度的银质针,在软组织浅薄之处用了过长的银质针,其结果是导致艾灸产生的热能过早散失,不能满足体内针身55℃~40℃的温度的要求,则必然削弱银质针的疗效。体外留针过短,则易灼伤皮肤。银质针体外留针长度12~10cm(第一版为12cm,最终版为10cm)是宣老经验数据,大家不应忽视这一细节对疗效的重要性。
四、整体观念
传统医学中的“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都是各自独立,分别论述的。学过软外的都懂得原发腰骶部的治疗,上可治愈继发的头、颈、肩、背,下可治愈继发的臀、腿、膝、踝的道理。但真正运用到临床上,需要软外医生对软组织疼痛疾病的来龙去脉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不受传统医学束缚的强大自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只重局部不重整体的针刺现象在临床中仍是客观存在的。虽然这种针刺法可以不同程度解决一部分临床问题,却无法胜任治痛任务。这种情况下银质针的近远期疗效只是空谈。真正的宣氏银质针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软组织疼痛是有着软组织松解手术般严格的针刺程序(详见最终版443页),要求针刺步骤有主次之分,先后顺序不可颠倒。这些要求是全面彻底消灭所有软组织压痛点的前提。人体软组织疼痛的传导征象是极其复杂的,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异常奇妙的,软外的整体观念是解决临床上软组织疑难痛症的重要法宝。在诊疗中,正确树立全身整体观念,可以有效的避免临床诊疗的本末倒置或盲目性;对治疗过程产生的一系列不同疗效或此消彼长临床现象,做到成竹在胸;正确树立局部整体观念,可有效解决软组织残余痛的遗留问题,提高软组织损害性疾病的远期疗效,做到化镇痛为治痛。大家应给予特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