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型银质针针刺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0例
湖北利川市民族中医院 田 明(利川 445400)
【关键词】 银质针 肩关节周围炎 痹证
近年来,笔者采用银质针密集型针刺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0例,取得十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100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标准拟定;患者诊疗前均行肩关节DR检查无明显异常征象;年龄在42-66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病程最长者11年;最短者10天;平均2年半;发病部位左肩52例;右肩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
1.2 仪器选择直径1.1cm3号(针身长12cm)及4号银质针(针身长10cm),2cm长艾柱(艾条截断而成),G6805-2型电针治疗仪,TDP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电针+TDP电磁波照射疗法;取穴:肩髃、肩髎、肩贞、臂臑、天宗、阿是穴等针刺得气后,接G6805-2型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刺激,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日1疗程。
1.3.2 治疗组采用密集型银质针针刺疗法:具体为:在肩部压痛点:肩峰下滑囊、冈上、冈下、大小圆肌于肱骨大小结节附着处;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于肱骨结节间沟及肩胛喙突附着处;冈上、冈下、大小圆位于肩胛骨肌冈上、冈下窝起点处;肩胛提肌止于肩胛内上角附着处;菱形肌止于肩胛骨脊柱缘附着处。于上述压痛点分别布针3-6枚,进针后沿着肌腱走向斜行方向刺入至骨膜附着处,引出强烈针感后,垫布于针间,在针柄上点燃2cm长艾柱,燃尽冷却后取针取布,压迫止血,碘伏消毒后创可贴覆盖,3日伤口不沾水;每周1次,2次为一疗程。
两组均治疗1疗程后进行随访评定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标准拟定。痊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上举、后伸等运动幅度明显改善;有效:肩关节疼痛减轻,肩关节上举、后伸等运动幅度改善;无效:肩部疼痛无明显减轻,肩关节上举、后伸等运动幅度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
例数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治疗组 |
50 |
38 |
10 |
2 |
0 |
100 |
对照组 |
50 |
5 |
15 |
13 |
17 |
66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也有“冻结肩、肩凝证、五十肩”之称;多因年老体虚,肝肾亏损,肾气不足,气血亏虚,加之外伤劳损,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致筋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发;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是在肩关节退变的基础上因急慢性损伤诱发所致,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早期炎症水肿,后期软组织的炎性粘连,痉挛缺血。
针刺肩髃、肩髎、肩贞、臂臑、天宗、阿是穴等穴位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能减轻症状;而TDP特定电磁波利用红外线加热可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疼痛。
银质针相传是从古代“九针”中的“提针”“长针”发展而来;具有(1)消除无菌性炎症反应,(2)重建局部微循环,改善局部血供;根据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的动物测定,艾火燃烧时测得留在体外针柄温度大于100℃,体内针身温度55℃,针尖40℃,热能直接传导到病变部位,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无菌性炎症病变和松解粘连的作用⑴;密集型银质针疗法通过增加病变区的血流量,改善局部组织营养,提高细胞的新陈代谢能力,加速代谢产物和致痛物质的排出,促进炎症消散和组织再生。(3)松解肌肉痉挛,粘连等而达到解除炎症致痛及缺血致痛等问题;因此,能取得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
从治疗结果看,这两种治疗方法对肩关节周围炎都有效,但密集型银质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大利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陆念祖陆氏银质针及其针术特色.上海针灸杂志(J)1965.1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