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2012年9月第32卷第9期
文章编号:0255-2930(2012)09-0803-04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志码:A
银质针温针灸在人体内的温度特性
赵毅 秦元 郑娟娟 安光辉 程珂 赵玲 沈雪勇*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 201203)
摘 要:目的:观察在艾球加热条件下传统银质针在人体内针身的温度变化情况。 方法:将36名志愿者随机分为单针组和多针组,每组18例。在志愿者左臀内上区刺入测温银质针(长18 cm、直径1.1 mm),针尖进皮下6cm,针尾装有1.3g艾球,点燃艾球后用数字测温仪自动动态记录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mm、33mm、63mm处针身的最高温度。 结果:单针组3个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均高于41℃,多针组3个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均达43℃以上,多针组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明显高于单针组(P<0.05),同组银质针上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银质针的导热性良好,温针灸时艾球的热量从针尾传向针尖,18cm传统银质针在1.3g艾球加热条件下针尖附近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1℃以上;在相同条件下,银质针多针针刺方式的针尖、针身各点最高温度均高于单针针刺方式。
关键词:银质针;温度;温针灸;针刺;艾灸
Analysis on temperature of silver needle with moxibustion
ZHAO Yi, QIN Yuan, ZHENG Juan-juan, AN Guang-hui, CHENG Ke, ZHAO Ling, SHEN Xue-yong*.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moxa-warming silver needle in the human body. Methods The 36 volunte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ingle needle group and the multi-needle group. The measuring-temperature silver needles (1.1mm in diameter, 18cm in length) were punctured in the upper inside region of the left buttock of volunteers for 6 cm depth respectively. After lighting the 1.3g moxa cone on the needle tail, the temperature of different points, namely 3mm, 33mm, and 63mm above measuring-temperature silver needle tip were recorded separately by digit thermodetector. Results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different points in the single needle is above 41℃. And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different points in the single needle is above 43℃.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the multi-needle is higher than the single needle (P<0.05). Whi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points of the same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temperature conductivity of the silver needle is very well. When warming the silver needle, the heat of the moxa ball conduct from needle tail to needle tip.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the traditional silver needle(18cm in length) is above 41℃; In the same condition,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different points in the muti- needle i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ingle needle.
KEY WORDS: Silver needle; Temperature; Warm needling method;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
银质针温针灸采用特制的艾球进行加热,是针灸疗法中的一个独特分支,属于温针灸的一种,在治疗慢性顽固性软组织痛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不仅古代针灸家对此情有独钟,几十年来更有大量的临床报道,中华医学会还为此制订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银质针温针灸的温热效应公认是临床取效的关键所在,也是阐释银质针治疗软组织无菌性炎性反应机制的关键所在。但银质针艾灸加温后在人体组织深部能达到多少温度?对这一针灸临床和理论研究都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由于受到无创方法、测温技术等研究手段的限制,或局限于动物实验,或止步于数值模拟,对银质针温针灸时人体内部银质针的实测温度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特制的测温银质针和温度记录仪,首次取得了银质针温针灸时人体内部的针体温度数据,并比较了不同针刺方式对银质针最高温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36名志愿者,均为成年男性,年龄最小23岁,最大57岁,身体健康,体温正常,无发热,无头颈肩背、腰、骶、臀、腿痛及外伤史,无代谢性疾病。志愿者知晓试验内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名志愿者分为单针组和多针组,每组18例,两组志愿者体温、年龄、身高、体重均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志愿者一般资料比较 (Χ±S)
组别 例数 |
体温(℃) |
年龄(y) |
身高(cm) |
体重(kg) |
单针组 18 |
36.76±0.27 |
37.88±4.82 |
171.05±2.99 |
70.94±5.42 |
多针组 18 |
36.86±0.23 |
38.88±7.92 |
171.72±3.61 |
70.10±8.94 |
1.2 试验仪器
(1)加热源:选取艾绒(苏州东方艾绒厂生产,3年6:1甲级)1.3 g,用6 cm×6 cm桑皮纸包裹,底部扎洞便于安置在银质针针尾(裹住针柄0.5 cm,见图1)。点燃前于艾球表面用1 mL注射器加注95%乙醇1 mL到艾球顶部的桑皮纸用于助燃(见图2)。
图1 补充图题 图2 补充图题
(2) 银质针:试验选用的银质针[2]系80%白银加20%红铜、锌、镍熔化的合金拉丝制成,直径为1.1 mm,全针分为4部分,包括针尾(球形)、针柄(长6 cm)、针身和针尖,银质针针总长18 cm。
(3) 测温银质针:由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据标准规格18 cm长、直径为1.1 mm的银质针[2](材质同上述银质针)加工而成,在银质针针尖上方3 mm、33 mm、63 mm 处分别置入微型温度感受器(见图3),用来测量银质针自身的温度(非人体组织的温度),量程为0℃~99℃,精度为0.1℃。
图3 测温银质针示意图
(4)温度记录仪:T600-32A多路测温仪,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共8通道,每个通路可同步记录测温银质针上3个测温点的实时温度,每秒记录1次数据并在电脑终端记录出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曲线,测温结束后自动保存。
(5)红外热像仪: 瑞典FLIR公司生产的ThermaCAMTM P30红外热像仪,采用焦平面(FPA)原理,探测器为非制冷微量热型探测器(Micro Bolometer),热灵敏度:0.08℃,测温范围:-40℃~1000℃,空间分辨率(IFOV):1.3 mrad,波长范围:7.5~13μm。
1.3 测试环境
室温保持在(22±3)℃,湿度为40%~70%,室内配有排烟装置。
1.4 试验方法
(1)定位:测温点位于在受试者左臀部内上方,髂嵴上缘最高点下7cm,后正中线旁开7cm(见图4)。如为多针组则在距测温点2cm为半径的圆周上均匀定位出4个配针点(见图5)。
图4 补充图题 图5 补充图题
(2)单针刺组:消毒铺巾后将测温银质针刺入定位点皮下6cm,针周围填铺无菌棉布防止烫伤皮肤,针尾装上1.3 g艾球。
(3)多针刺组:在单针刺基础上,在4个配针点刺入配针,配针位与测温银质针规格相同的标准银质针,针尖进皮下6 cm且针身与测温银质针平行,5根针均在针尾装上1.3 g艾球,模拟密集型银质针针刺。
(4)测量温度:连接测温银质针与温度记录仪,开启温度记录仪,观察温度曲线10 min,然后加注1 mL95%乙醇于艾球顶端,并用点火棒点燃测温银质针针尾艾球顶端的桑皮纸引燃艾球(见图6),如为多针组艾球则先在5个艾球顶端的桑皮纸上各加注1ml95%酒精然后同时点燃(见图7),记录并观察银质针的温度变化曲线,同时用红外热像仪测量艾球燃烧时的最高温度,待艾球燃尽温度曲线平稳后继续观察10 min。测温结束时在电脑终端读出测温银质针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并保存数据。最后吸灰、起针、局部消毒、清洁。
图6 单针刺组治疗图 图7 多针刺组治疗图
1.5 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测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各测温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试验结果
(1)两种针刺方式银质针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比较
36名志愿者均完成试验,试验过程中受试者无灼伤,针身达最高温度受试者无明显不适。多针组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 mm、33 mm、63 mm的最高温度均高于单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均为针尖上63 mm>针尖上33 mm>针尖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针组针尖上3 mm处最高温度为(41.12±1.80)℃,多针组针尖上3 mm处最高温度为(43.02±2.52)℃。说明多针针刺时针身的最高温度高于单针针刺时针身的最高温度。详见表2。
表2 测温银质针各测温点在两种针刺方式时的最高温度(Χ±S)
组别 例数 |
针尖上3 mm |
针尖上33 mm |
针尖上63 mm |
单针组 18 |
41.12±1.80 |
41.21±1.94 |
41.45±1.98 |
多针组 18 |
43.02±2.521) |
43.17±2.621) |
43.51±2.801) |
注:与单针组同距离温度比较,1)P<0.05
(2)两种针刺方式艾球燃烧的最高温度比较
单针组单个艾球燃烧时测温银质针针尾上的艾球最高温度为(611.16±6.91)℃,多针组5个艾球燃烧时测温银质针针尾上的艾球最高温度为(628.94±8.99)℃,测温银质针针尾上艾球(1.3g)在多针针刺方式时燃烧达到的最高温度高于单针针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多针针刺时5个艾球同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高于单针针刺是单个艾球燃烧产生的热量。
3. 讨论
银质针温针灸是银质针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疗法,属温针灸法之一。灸法具有温通经络、消瘀散结、祛散阴寒、益气升陷、回阳救逆等作用,近年来灸法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不断深入[3-8]。有学者[9]提出假说认为无菌性炎性反应是导致椎管外软组织疼痛的根本原因,在此假说的指导下以中医传统的银质针在相应压痛点部位行密集型银质针针灸疗法[2]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的动物实验测得传统银质针艾灸时针尖温度可达40℃以上,并推测这一温度是消灭无菌性炎性反应的重要条件[2]。有研究[10]证明,传统温热银质针治疗有明确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推测密集型银质针的针刺与温灸作用有利于机体发挥维持稳态效应,并调控神经系统功能。可见银质针温针灸的温度高低与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关系。有学者[11]发现银质针在离体猪骨骼肌中使用艾条加热时,组织内针体温度受全针长度、体外留针长度影响较大;此外还发现银质针在体外加热过程中,不同规格银质针针尖平均温度不同[12]。通过动物试验[13]推测密集型热传导银质针的温热作用和长期松解作用可加快局部循环和代谢,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应激反应,促进慢性无菌性炎性反应的吸收。但以往受到无创方法、测温技术等研究手段的限制,尚无法对银质针人体深部温度作在体直接测试。本课题组曾以红外热像技术研究不同材质针灸针温针灸的体表温度特性[14],并结合数值建模的方法研究温针灸产生的热在人体组织中的传导过程[5],对温针灸的传热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现课题组改进测温技术后以长18 cm、直径1.1 mm的传统银质针为研究对象,在其内部各测温点置入微型温度感受器,实现了对人体内部银质针温度的在体实时监测,发现在1.3g艾球加热条件下单根18 cm长传统银质针针尖上3 mm处针身的最高温度可达41℃以上,多根银质针同时针灸时中心的测温银质针针尖上3 mm处针身的最高温度可达43℃以上。研究还发现,同一银质针上3个测温点最高温度离加热源越远温度越低,但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的热量从针尾传向针尖,且传统银质针针身可以很快地达到温度平衡,这也验证了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古代针灸家选用银作为温针灸材料是非常有道理的。此外热量在银质针中的传导可能与其直径具有相关性。从温热效应来看,笔者发现进针深度相同时银质针针尖针身的最高温度受针刺方式的影响,多针组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均高于单针组,因为多针针刺时银质针不仅接受自身针尾艾球燃烧产生的传导热还吸收了周围4根配针的艾灸辐射热,且多个艾球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其局部空气升温,从而减少了人体外部银质针的热损耗,让热量更多地传到人体内部。此外笔者还发现多针组中心位置艾球燃烧时的最高温度要高于单针组艾球燃烧时的最高温度,说明多针组配针上的艾球燃烧产生的热量影响了中心位置的艾球,使其温度更高。
目前临床上密集型针刺时,每根针的附近有几根甚至十几根针,针身温度可能更高,但人体内银质针最高温度的最适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的最高温度是否越高越好还需进一步研究。银质针针具的长短、艾球的大小等参数对银质针温针灸的导热学研究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及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软组织疼痛的机制探讨,是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8.
[2] 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最终版)[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
[3] 张必萌,吴焕淦.灸法在软组织疼痛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2):43-46.
[4] 魏建子,沈雪勇,丁光宏,等.隔物灸温度-时间曲线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34-35.
[5] 程珂,丁轶文,沈雪勇,等.温针灸的传热学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8):32-36.
[6] 程珂,丁轶文,沈雪勇,等.中医隔物灸的传热学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08,29(4):215-219.
[7] 沈雪勇,丁光宏,褚君浩,等.传统艾灸与替代物灸和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比较[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3,22(2):123-126.
[8] Shen X, Ding G, Wei J,et al.An infrared radiation study of the biophysical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moxibustion[J]. Complement Ther Med,2006,14(3): 213-219.
[9]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8-14.
[10] 王福根,富秋涛,侯京山,等.银质针治疗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后局部血流量变化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7(2):80-82.
[11] 王飞,高谦,王刚,等.不同规格温热银质针在离体猪骨骼肌中温度变化的特点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5):349-351.
[12] 王飞,高谦,杨志丽,等.银质针体外温度变化的特点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1):11-14.
[13] 冯传有,陈华,王福根,等.热传导银质针治疗对股四头肌慢性损伤兔骨骼肌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8):98-99.
[14] 程珂,魏建子,沈雪勇.不同材质针灸针温针灸的温度特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703-707.
(收稿日期:2011-12-16,杨立丽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