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在北京由301医院针灸科关玲主任主持的“中国肌筋膜理论与技术高峰论坛”上有幸遇卢鼎厚先生,他是早年与宣蛰人医师合作研究软组织外科学的体育界人士。在会上他提出了一些问题,很有启发,现在我们把他提的问题与我在研究、实践软组织外科中遇到的问题,归纳起来,作为《发展中的软组织外科学》的序言,与同道们探讨。
1、周围神经干外的软组织有疼痛感受器吗?压迫神经干肯定产生的是疼痛?不是麻木?
2、骨骼肌收缩时,肌筋膜是否也跟着收缩?肌筋膜有收缩功能吗?
3、在软组织疼痛疾病的手法治疗后,有时可以立即止痛和恢复部份功能,这是“病”治好了吗?为什么宣蛰人医师提出的治痛标准是五年以上不复发?
4、骨骼肌在生命状态下,有完全放松的可能吗?有人说骨骼肌有三种状态:①紧张:生理态;②痉挛:病理保护态;③挛缩:病理变性态。这样的分析科学吗?
5、人体软组织系统有骨骼肌、筋膜、韧带、神经(包括神经干、神经末梢、各种感受器)、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关节囊等(包括结缔组织),产生软组织疼痛形成的机理是什么?疼痛的反射弧是怎样形成的?
6、诊治软组织疼痛的专家们,在诊断中都在努力精确诊断到哪块肌肉有问题,针对它进行治疗,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它与肌筋膜的网状结构有什么关系?临床上出现的传导痛是肌筋膜的传导,还是神经的传导?传导痛的本质是什么?
7、软组织外科学认为:椎管内有软组织,也会无菌性炎症,椎管内的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会有特殊的症状:①间隙性彼行;②症状比体征多;③与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并存,不可能单独存在;这是为什么?
8、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疼痛,除软组织因素外,椎管旁有很多解剖结构:椎间盘、神经干,以及椎体之间的骨骼肌、韧带等,它们在软组织疼痛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为什么1974年wall氏根据闸门控制学说推论认为:“腰痛和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道理至今一无所知”。
9、人体温度与软组织疾病是什么关系?宣蛰人医师说:使用银质针时加温与不加温效果不一样,针尖温度达40摄氏度是理想的治疗温度,为什么?我们用红外热象仪测温,发现手法治疗后,人体软组织温度可以上升,最高可达到38℃,能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吗?
10、为什么软组织损害后出现内脏反应性疾病,这类疾病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宣蛰人医师称:外国人把它称为脊柱相关疾病是错误,应该是软组织疾病的相关症象,这个判断正确吗?
11、什么是人体内环境?什么是人体自我测评?什么是人体自我调节?是怎样测评和调节的?如何达到内环境的平衡?如何达到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平衡?精神、心理,在平衡中起到什么作用?
12、原林教授的《筋膜学》称:筋膜(包括结缔组织)在人体结构中起到的支撑、储备、监测、调节的第十功能系统作用,是其它九大动能系统活动的基础,称《筋膜学》。《筋膜学》与国外筋膜结缔组织的研究有什么不同?与托马斯讲的《解剖列车》又有什么不同?
13、宣蛰人医师讲的软组织系统与原林教授讲的《筋膜学》中的筋膜系统是相同的吗?它的异、同处在哪里?
14、宣蛰人医师2006年认为:人体软组织系统的正常态我们知之甚少,对它疾病态了解更是微乎其微的。为什么搞了一辈子软组织外科学,作为软组织外科学的创始人,会有这样的认识,你是怎么理解的?
15、现在提出人体软组织医学的概念是否合适?过去郑州的柳登顺曾经成立过郑州市软组织医学研究所,五年前我也提出过 “人体软组织医学”,现在重新提出,是否是一个新的医学整合?
2016年1月17日 于昆明